近日,餐饮企业涨价的消息引发全民关注。海底捞之后,西贝也为涨价道歉了。
4月1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官微发文——“我们确实涨价了。”
2月1日起,西贝莜面村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18道外卖菜品,上涨1-10元不等。4月6日起,上海12家门店的25道堂食菜品,也上涨1-10元不等。全国其他374家门店的堂食价格没变。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贾国龙表示,“你们的意见,我收到了。这个时候涨价,不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此外,贾国龙在官微中还表示,“5月31日前,在全国59个城市386家西贝门店堂食用餐,可以享受吃100元,返50元的优惠,以表诚意。50元的返券只能下次使用了,其实我们也挺难的,还希望您支持生意。”
昨天,海底捞也道歉了
就在前一天,海底捞也因涨价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针对此前的菜品涨价道歉,称“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我们深感抱歉。”
海底捞表示,自即日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此外,公司将在4月25日前改良自提业务包装材料,并持续优化成本,希望顾客能够满意。
该声明一经发出,“海底捞道歉”话题迅速冲顶微博热搜榜榜首,网友纷纷评论“继续支持”“能返还差价吗”“菜量不要偷偷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网友@西贝莜面村,喊其出来学学。
事实上,对于涨价一事,海底捞此前曾经说明过原因,疫情过后,收入90%以上依赖堂食的海底捞难以迅速恢复造血能力,而员工工资与食材等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部分门店已经调整价格。
涨价告吹后餐饮行业该如何破局?
2020新冠疫情期间,餐饮业纷纷关店、停业,损失惨重。春节本该是餐饮行业的消费黄金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这一传统的消费旺季。而2020年,估计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疫情突发期间,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无法正常营业,在营业收入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还需承担多项成本费用支出。艾媒数据中心显示,预计2020Q1中国平均每家餐饮企业要承担人工成本1059万元、483万元房租费用、215万元储备物资过期损失等,而这些对餐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海底捞从1月26日开始暂停营业,直到3月12日才恢复营业,停业46天。中信建投研报判断,疫情造成海底捞2020营收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
海底捞等餐饮龙头涨价背后折射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而餐饮行业涨价的行为也被外界解读为,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压力。业内人士判断,此后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提升产品价格。
但如今,海底捞、西贝相继为涨价道歉,并将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那么,随着“报复性涨价”告吹,餐饮行业该如何破局?艾媒咨询分析师提出了以下三点:
1、线上线下双线齐发力
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短期内,进攻线上渠道将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出路。在疫情特殊背景下,餐饮企业可以借助外卖平台的利好措施,与外卖平台积极沟通,寻找到更适合的方式,突破难关。从长远看,线下与线上双线发力将会成为多数餐饮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方面,线上业务可以加大企业品牌的曝光率,另一方面线下良好体验可以为线上外卖导流。同时双渠道发力,也可以提高餐饮对于类似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抵抗力。
2、探索餐饮零售化道路
对于大量的堂食业务为主的企业,可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平稳切入外卖市场,也可以探索开拓一些半成品、自加热食品、熟食制品等饮食产品,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餐饮零售化。又或者以社区为据点,向消费者销售食材搭配套餐,并配备必要的酱料和食谱,跨界开启餐饮行业营销新模式。
3、食材可追溯或将成为新一轮餐饮竞争的焦点
经过这次疫情后,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食材可追溯、食材品牌化或将成为新一轮餐饮生存和竞争的焦点,餐饮业也将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抗风险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需要审核后进行展示,请勿重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