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初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的“新冠疫情”,逐步扩散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期间恰逢春节黄金时段,公共性场所的逐渐关闭和民众居家隔离重创了线下消费市场。
八成以上的中国网民居家隔离时长超过半个月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63.5%的受访网民居家隔离时间超过一个月。80.6%的受访者居家隔离时长在半个月至三个月之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大多数中国网民居家隔离时长在半到两个月之间,个别地区达到三个月。长期的居家隔离会影响餐饮、旅游、零售品、电影等行业线下市场的运行,进而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的表现。
近七成网民疫情期间收入下降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2019年超3万元。但疫情对个人收入影响巨大,仅26.9%的受访网民表示收入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31.2%的受访网民表示收入急剧减少甚至没有收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可能会影响2013年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增长的势头。部分居民收入来源单一、抗突发事件能力低、收入分配不当是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疫情期间医药卫生用品成网民主要消费商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医药卫生产品是69.4%的受访中国网民“新冠疫期” 主要消费类别。同时,生活服务用品、生活必需品也是超半数受访中国网民的主要支出类别。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提高了中国网民的卫生意识,增加了中国网民卫生用品的购买量。同时,休闲娱乐场所相继关闭、收入的相对减少、居家隔离期间的日常日用开销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成为主要支出的重要原因。
近六成中国网民疫情期间感受到收支有压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6.0%的受访网民收支情况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近六成受访网民收支变紧张,其中有11.3%的受访中国网民收支压力很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收支压力增大主要是疫情期间收入下降,支出下降不明显造成的。压力增大反映出部分中国居民日常收支抗风险能力不足、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分配不当等问题。
“新冠疫期”消费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
“新冠疫情”对中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影响在于收支情况、消费支出总量、消费支出类别、消费渠道、物价涨幅、营销推广渠道的变化。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下行压力加大。改善收支结构、稳定物价、促进工农业生产、恢复交通运输和物流、在安全的前提下开放线下消费场所是缓解消费下行的手段。
以上部分数据、内容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点击浏览完整版↓↓↓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需要审核后进行展示,请勿重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