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了及时指导广大药农开展中药材春耕生产,贵州中医药大学于3月1日开始抽调中药材种植和网络建设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建设“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材种植咨询服务平台”,并制定了相应的平台运行方案,平台于3月9日正式上线开展咨询服务。
自“中药材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平台每天有20人的专家团队在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截至3月18日,平台总计被访问9827次,线上线下共为中药材生产人员解决有关问题600余个。
平台聚集了50余个中药材研究中心及150余名专家,设有“中药材种植技术咨询”、“中药材产业合作咨询”、“贵州省级中药原料监测技术服务中心”三个板块。专家团队在种植、采收、鉴定、加工、质控等方面,通过网络咨询、线下对接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广大农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种植中药材。
据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周英介绍,结合全省中药材基地复工复产的需要,针对线上不能解决的问题,20余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在春耕,栽种,育苗及抚育等关键点进行现场指导,如紫云山豆根基地、黔西头花蓼基地、台江钩藤基地、册亨大果木姜子基地、大方天麻基地等等。
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
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经济
2013年到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都保持8%左右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消费水平近2万元。其中,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付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约1685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刺激着中药医疗消费需求的增长。
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社会需求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倾向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例为49%,与西药基本持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加上中药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中药疗效信任度加深,中药市场需求扩大。
中药材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分析
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中国中药类商品贸易进出口趋势分析
整体来看,2018年,提取物与中药材及饮片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特别是提取物,发展势头强劲;而中成药和保健品仍在努力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分析
2017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
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分析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5年以前把中药作为重点产业的省份仅有10个,到2016年,由于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发展中药种植,重点中药种植省份迅速增加,到2018年实现全国覆盖。
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际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加强以及中国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鼓励中药文化“走出去”,中药进出口贸易将会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链上、中、下游正在不断完善。下游方面,药企、药店等纷纷拓展网上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覆盖人群;中游方面,中药加工产品正向着深加工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而上游方面,药材育种、种植模式变革、技术服务等因素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至关重要。
以上部分数据、内容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点击浏览完整版↓↓↓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需要审核后进行展示,请勿重复提交。